2022年8月6日周六 9点到12点,轮值学委:马成文 知行社第238期学习。学习第六节《期望理论》上
一、内容回顾:
1、有需要就一定会产生动机吗?为什么有些需要没有转化为动机?
什么样的情形中员工的需要更有可能会被激发成动机呢?怎样才能更好实现转换?老师举得学生逃课的案例来表达。
2、期望理论 M=V*E
M(motivation)---激发力量,指调动个体的积极性,激发出个体的内部动力的强度;
V(valence)---目标效价,指达到的目标对于满足个体需要的价值大小、同一目标对个体可能有三种效价:正、零、负。正效价越高,激励力量就越大。
E(expectancy)---期望值,这是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的主观判断,个体认为达到目标并能导致某种结果的概率有多大,期望概率反映了个体实现某种需要及动机的信心强弱。
二、个人感悟:
1、针对内容回顾中的第一节,我想举身边的例子,中唐工蜂的前员工张博思同学在中唐工蜂时的需要没有激发成动机,没有人带他,而换个单位后被激发成动机了,由此证明不怨张博思,而在于公司的管理机制。这节课比较烧脑,但是也是本课程的核心。从个性化需要到动机转化,靠的是激励机制,靠员工自觉显然不可能实现的。
2、期望理论用下图表示: